【讀書雜記】《 世界能源未來戰略地圖》讀後感

Shao-Huan,Lin
Jun 9, 2024

--

書封

隨著低碳社會跟ESG討論的到來,能源議題逐漸浮上檯面,能源的穩定供應跟韌性也隨著這一波的供應鏈全球調整在不同的國家也有著不同的需求。但隨著電動車、AI的需求出現,電網跟能源韌性也逐漸在新聞上的外交角力中出現,有時總是不懂不同國家的互動跟原因,而這本書可以提供一個初步的宏觀的視角跟一窺這些博弈背後的心理方式。

本書為一個日本作者所著,大部分也含有一些日本觀點存在,但並不影響整體文章的閱讀跟理解。整篇文章核心用3E來貫穿 — 能源安全(Energy Security)、環境保護(Environment)跟經濟效益(Economic efficiency),從俄羅斯、德國、歐洲(對他把德國從歐洲切出來談)、美國、中國、印度、東南亞到中東,最後又回到了日本自身的能源議題探討,是一個難得用能源視角來詮釋整體世界角力的想法。

直到看完此書在第一次徹底了解到德國跟俄羅斯之間的能源互動。從早期被稱呼有用的白痴前總理施若德」,導致德國大量仰賴俄羅斯天然氣,到近期俄烏戰爭所導致的能源安定,轉而向卡達購買天然氣來達成自身能源的安穩,並延續部分的核能電廠來保護國家能源穩定,在3E之中若國家因能源安全而受到獨立性的影響,就會維持部分核能跟煤炭的發電來犧牲部分環境保護,而在不同國家跟區域的探討上這些3E的權衡都是可以更理解不同國家的需求,也更知道不同政治板塊的衝突跟博弈從何而來。而更多對德國的理解,我想林育立近期的報導也是很值得去參考跟閱讀的。

而俄羅斯的能源強大也不是一直如此,而是普丁上任後透過整併跟支持國企來對於相關的擴張跟經營而成,而提供了一種視角來理解普丁為何能這麼長久的在國內能夠有極高的聲望,也知道在旁邊的小國部分也有多少的困難跟艱辛,或許也有可能是台灣可以多理解或參考的。

文中有趣的是有時在相同區塊的不同國家,也可能採取截然不同的方式來部署能源,像是法國跟德國在核能上面的部署就大大不同,法國還擁有不少的核能作為主要能源供應,而德國卻不是如此。而文中談到的不同開發中國家面臨到的煤炭使用狀況,在在呈現了國家開發跟地球保護間的掙扎與拉扯。

末章,作者駁斥了日本社會一直以來說到的日本是個沒有經濟的小國,從明治維新以來都是因為日本人跟天皇的努力才能達到今天,而是因為過去的煤炭開發而維持了能源穩定,並同時因為美國黑船及捕鯨事業的進入,在日本開始重視煤礦開採,才能讓日本逐步走向穩定跟繁榮。而在現在高科技依賴的台灣,早期也仰賴著煤礦的穩定而逐步發展經濟,現今的經濟能源走向又該何去何從,也值得一起拉回跟日本比較跟討論,去認識能源3E中的權衡與穩定。

文中也提到各國都開始發展的生質能源跟發電,而儲存能源也逐漸變成了一個議題。在政府推動下台灣的相關行業能走多遠,而是否在相關行業也能在供應鏈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值得讓人關注跟期待。儘管風力看起來都還是非常小的能源比重,但長尾下來應該也是非常驚人。

最終,台灣的3E能源考量要怎樣走去,也值得讓人省思,書中僅有三頁提到台灣,而對於台灣的理解絕對不如台灣產業行家來得多。但本書仍舊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視角去觀看整個世界的能源博弈互動,更是對整個世界的理解開了更多了一扇窗就是。

--

--